四合院设计

古建彩绘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建筑文化 > 古建彩绘

北宋文学泰斗苏东坡的足迹

作者:东方晨光  发布时间:2014-11-17 13:49:33

       苏东坡是生活在我国北宋年间的一位大文学家,是一位有世界贡献的文化巨人,他于文学、艺术、医学、经学,以及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创作方面都有突出成就。这颗熠熠闪耀的巨星,在11世纪的中华大地上大放光芒,并一直光耀至今。

     东坡书院坐落在著名的陶都——宜兴市丁蜀镇。丁蜀镇的名称得自于镇区的丁山和蜀山。现丁山因开采陶土而名存实亡,唯蜀山植被繁茂,又因南麓的东坡书院和东麓的“娘娘庙”而日渐兴旺。据说,蜀山原名独山。从其山体形状看是名副其实的。独山地处太湖之滨,周围一片平地,唯独山一峰突起。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应同科进士宜兴人蒋士奇、单锡之邀,买田筑室于独山南麓,拟老阳羡。东坡在漫游独山时,看其独立于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顿生思乡之情,由衷叹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将独山易名为蜀山。
    东坡书院位于丁蜀镇一条东西向的东坡街上。街道北侧凹进去的一块场地后面一幢粉墙黛瓦的江南式园林建筑装修就是东坡书院。粉墙黛瓦的墙门,配上花岗岩石库门颇有江南乡土气息。门额上悬挂着我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东坡书院”四个大字。大门左侧有一个月洞门,是现在的“东坡小学”的侧门。走进东坡书院便是一个雅致的江南小园林。西侧栽有竹子和桂花树,东侧是太湖石堆砌的水池,一组石牛卧池栩栩如生。按书院旧制,院中有一条东西向的泮溪,溪上有一座看上去年代很久远的泮桥。泮桥后面植有两棵苍翠的雪松。东坡书院房屋共有七间四进。第一进正门中央立一屏风,屏风上是东坡书院简介,两侧为管理用房。走过正门便是天井,其西侧为一月洞门,月洞门里是一个院落,靠围墙建有一圈碑廊,刻有东坡手迹及后人怀念东坡的文章。第二进为“飨堂”。是东坡在常州和宜兴活动事迹陈列馆。正厅中央立东坡全身立像,东坡手持毛笔,双目炯炯有神。厅上悬的匾额为“东坡买田处”五个大字。立像身后是屏风,屏风上画的是一幅荆溪山水风景画。屏风两侧的对联是:玉女铜管溪山无恙七百年毓秀钟灵尽是东坡桃李,鹅湖鹿洞文字有缘六千里寻幽选胜依然西蜀峨眉。走过二进大厅又是一个天井,东侧厢房为“怀苏堂”,里面陈列日本的“东坡迷”左藤房雄纪念苏轼的文章和保存苏轼文集的实物。第三进为“讲堂”。梁上悬挂二块匾额,前一块是“讲堂”,后一块是“似蜀堂”。正面屏风上挂的是用黄铜板雕刻的“苏文忠公治学篇”,内容是: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节皆数过尽之。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奢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此,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求。可笑可笑。细读《治学篇》似见一代文豪脚踏实地之学风。第四进为二层七间望湖楼。据说,登楼可遥望太湖。前院有一古井为“东坡井”。后院是一个小小的橘园,为苏轼“楚颂帖”意境。东坡买田筑室于蜀山后,兴之所至,写下了著名的“楚颂帖”。其内容是: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之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栽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六月,苏轼从海南北归至常州(旧时宜兴属常州府),七月病辞于常州城内顾塘桥畔的孙氏馆,了却了他终老常州的愿望。
   东坡书院最初叫“东坡草堂”,是苏轼选择的终老之地。之后又扩建成“东坡别墅”。元代在原址上建起“东坡祠堂”。后又废为僧舍。明弘治十三年,工部侍郎宜兴人沈晖在此重建“东坡书院”。作为文人学士例行集合,缅怀先贤之所。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多次修缮、扩建。咸丰年间,书院被焚。光绪八年,当地二十四家望族合资重建“东坡书院”。作为宜兴东南八乡培养人才之地。光绪三十二年废科举,改为“东坡高等小学堂”。后为“东坡小学”所在地。1983年书院被列为宜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东坡小学从中迁出。2002年,书院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丁蜀镇政府筹资修建“东坡书院”,并新建碑廊,使古老的“东坡书院”焕发出青春。
上一篇:中国古建的檐角屋脊上小兽的意义
下一篇:中国近代建筑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