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中的游廊或是亭子中,总是会在两侧或是周围做上栏杆,上面在放上加宽的横木,让人在走累了的时候有个地方可以休息。中式四合院中这样的栏杆有很多,我们来一起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栏杆在宋代时候称勾阑或钩阑,有单勾阑和重台勾阑两种,后者规格高。清代木栏杆多是单勾阑。单勾阑上下用三根横木。上一根为扶手,称寻杖;中间隔一定距离加一立柱。立柱上下出卯:下卯立在最下一根横木上;上卯穿透中、上二根,把它们连结成一体。在下、中二横木之间再加花板或棂格。勾阑转角处加粗柱,也可不加柱而令正侧面各水平构件交搭出头。勾阑下部再加一水平构件,有两层花板的称重台勾阑。勾阑用在台阶、楼梯等处。
宋称阑槛钓窗,下部分为勾阑,中间横木加宽后可坐,用“鹅项”将寻杖向外探出,俗称美人靠或吴王靠。在坐板以上立窗框,装槛窗。靠背栏杆一直沿用到清代,多用在园林景观中。钓窗近代误称“钩窗”。
栏杆的存在历史悠久,周代礼器座上也有类似栏杆的构件。汉代以卧棂式栏杆为最多。六朝盛行钩片勾阑。栏杆转角立望柱或寻杖绞口造者,均可见于云冈石窟、敦煌壁画。元明清的木栏杆就比较纤细了,而石栏杆逐渐脱离木制栏杆的形制,趋向沉稳厚重。清末以后,西方古典比例、尺度和装饰的栏杆形式进入中国,形态发生了变化。到了现代,栏杆的材料和造型更为多样,满足了不同类型人的审美。
想拥有一套自己的四合院吗?东方晨光,专业四合院设计、施工公司,为你量身定制四合院,如有需求请拨打电话010-6548984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