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合院传统建筑中,把一般非承重木结构的制作或装修称为“小木作”,比如走廊的栏杆,屋檐下的挂落、门窗、各种隔断和天花等,这些配件随处可见。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四合院装修时所应用的小木作。
四合院装修时,门窗的安装位置都是在槛框上,“槛框”是门窗外框的总称,尺寸权衡是以檐柱的直径为模数。种类有:下槛、中槛、上槛、长抱框、短抱狂、门框、横陂间框、风槛和榻板、间框、连楹、隔扇门、横陂。次间紧挨榻板的是摘窗和其上面的支窗等。在传统的作法中,支摘窗一般都做成内外两层,边框看面宽为1.5至2寸,进深厚度为槛框厚的1/2。支窗外层为棂条窗,装玻璃或糊高丽纸,内层罩纱屉。
摘窗外层也为棂条窗,装玻璃或糊高丽纸,内层做固定的玻璃屉子。后来的支摘窗都简化为一层,下面的摘窗固定,装玻璃。上面的支窗也固定,冬天在棂条内侧糊高丽纸,夏天罩纱布,也叫冷布,再在内侧粘上用高丽纸和秫秸杆做成的卷帘,高丽纸卷帘的上边粘在窗棱上,下边糊在秫秸杆上,秫秸杆“卷轴”用细绳绷在窗棱上。在晚间或雨天天凉时就可以卷下卷帘。
四合院装修时使用的隔扇门,其高宽比为3:1至4: 1,民居的隔扇一般做成四抹形式,以中绦环的上抹头的上皮为界,上下比例为6: 4。隔扇边梃的看面宽度为隔扇宽的1/10至1/11,边梃厚为其宽的1.4倍。
隔扇门是有缺点的,那就是体量大、开启不便,特别是扇与扇之间缝隙大,不利于保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在室外的中、下槛间加装帘架和“哑吧槛”,在帘架内装风门、横陂、“余塞”和“楣子”。帘架宽为两扇隔扇宽加一份边梃宽,高同隔扇,立边上下再加出一定的长度,用铁质帘架掐子安装在横槛上。帘架立边等尺寸不小于隔扇的边梃尺寸。风门上可以装合页开启。另外,风门高度要大于人高,并以自身的高宽比为2: 1来确定尺寸。冬天在隔扇门与风门之间还可以挂门帘。
在四合院传统建筑中,隔扇门一般做成6至8扇,可以开启其中的两扇作为内门。隔扇组的两侧有门框,下端有下槛,上端有中槛、横陂、横陂间框和上槛;每个隔扇比作为外门的隔扇门要瘦长,有的宽高比可达到1: 5至1: 6。隔扇一般做成四抹的形式,以中绦环的上抹头的上皮为界,上下比例亦为6: 4。隔扇边梃的看面宽度为隔扇宽的1/10至1/11,边梃厚为其宽的1.4倍。开启的隔扇可以装合页。
在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室内,一般采用纸糊的吊顶,吊顶的位置一般选在下金檩之下,吊顶的龙骨采用秫秸杆,用铁丝或麻绳吊在其上部的木结构上。裱糊顶棚时先在秫秸杆上裹糊一层糙纸或专用的底纸,然后再裱糊顶棚面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