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从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雏形。经过各朝代不断地完善与演化,四合院设计逐渐完善,最终成为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样子。如今,四合院的格局规范,特点显著。
四合院最简单的规格是一进四合院。一进四合院一般是普通百姓住的房子,并且家境还算可以。毕竟,过去北京城的很多百姓还是住不起四合院的,他们只能住在三合院里,也就是靠南的方向没有建房,只有一堵墙和一个门洞,宅门也是随墙门而已。
一进四合院宅门一般采用如意门的样式,位于宅院的东南角。如意门装饰比较丰富,镶嵌于倒座房上,却比倒座房要稍高一些。如意门一般使用的是方形门墩,门口也没有什么台阶。
走进如意门,穿过门道儿,首先看到的不是庭院,而是“影壁”。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一进四合院很少在门内建造单独的影壁,而是在东厢房的山墙上画上一幅画,以此来充当影壁而已。虽然没有影壁的实体,却有了影壁的效果。
进门之后左转,这才是实打实的庭院,庭院四周是四座房子,分别是南侧的倒座房,及刚刚走进的房子;东侧的东厢房;西侧的西厢房;北侧的北房。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向庭院,北房规格最高,属于正房。
一进四合院没有那么多花花绕绕的,只有一个院子,简单直接。从上空俯视,该类型四合院就想是一个“口”字,与其他四合院整整齐齐地坐落在北京城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