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京,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天安门还是故宫?然而故宫和天安门终究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如果我们想一窥古代生活,便不能将眼光放在这些地方上,而是应该看看现存的古代民居,也就是北京四合院。
现如今,北京城的四合院最为出名,许多人可能会因此认为四合院和北京城一样,诞生于明清时期。但实际上,四合院是中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典型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形成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早在商代晚期,就出现了用几座房屋围绕成一个庭院的建筑组合。到了西周初年,便已形成了布局严格的四合院式建筑。周代以后,四合院式建筑逐步成为汉族主要的住宅形式。
北京城是明清时期建造的都城,因此城内的住宅建筑很是讲究,北京四合院结构严谨、布局规范、颇具京城韵味,是中国汉族传统住宅。
北京的四合院,以南北中轴线为核心,左右对称的原则布置房屋和组织院落。住宅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或围墙所环绕,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活空间。
普通的北京四合院一般由大门、影壁、倒座、二门、东西厢房、正房、罩房及三进院落组成。而大型住宅则沿纵深方向排列两个以上的四合院,或在左右建别院,还有的在左右侧或后部建成花园,形成一组四合院建筑群。
首先是大门,四合院的大门也很有讲究,大门的形制代表着方主人的地位,王府的大门和平民的大门肯定是不一样的。大门门框下设门鼓,门侧墙壁多用砖雕装饰。
进入大门后,迎面而来的是影壁,影壁的作用是遮挡视线,避免从大门一眼看到院落内部,看得出古人的隐私观念一点不比现代人差。影壁的墙面多以砖浮雕装饰,并在正中书写吉庆的文字,影壁前常摆设盆景花卉。
绕过影壁后,你会置身于一个东西狭长的前院,其南侧是一排坐南朝北的房屋,称为“倒座”,倒座房的作用是作客房、书塾、杂用间或男仆的住处。倒座房北侧有门,被称为二门。因为二门一般装饰比较华丽,门楼下往往垂吊两个垂花柱,故二门又被称为“垂花门”。古代大通常所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里面的二门指的就是内院和外院之间的这个门。
迈进垂花门后,你便来到了内院。内院便是真正的住宅区,内院由正房、厢房、垂花门及花墙环绕而成,面积较大,宽敞豁亮,既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又是全宅的核心部分。院内有用砖铺出的通道,通道边会种植上花木或陈设盆景花卉,形成宁静雅致的环境,为家庭室外活动的中心。
进入垂花门后,你正对面的就是正房,也称上房,就是坐北朝南、正对大门的房子。正房的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均为全宅之冠。正房通常有3间,供家长起居、会客和举行仪礼之用。在正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间较为低矮的耳房,耳房就像是正房的耳朵一样,因此被人们生动地称为“耳房”,耳房通常是用作寝室。
如果你站在内院中间,那么此时在你左右两侧的就是东西厢房,厢房作对称布局,是给晚辈居住或用作饭厅、书房用的。在厢房的左右两侧也有耳房。这些耳房常是用作厨房,或建成厕所。
北京四合院的正房和厢房都带有前廊,廊内梁枋有简单的彩画,具有良好的装饰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让人在雨天也可畅行无阻,就好比房檐一样。
在正房的东耳房侧还有一夹道,通过这个夹道可以来到后院,后院北面建有一排北房,供老年妇女居住或作为库房。
这就是北京四合院的真题结构了。北京四合院,无论是布局还是建筑样式,都是极为合理的。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的房屋各自独立,但又有游廊彼此连接,哪怕是雨天你也可以从后院来到前院而不被淋湿。而且北京四合院的色彩搭配也很有韵味,墙面和屋顶都是灰砖灰瓦,而梁柱和门窗却是红绿色的。宅门、垂花门、廊道上还有彩画,而影壁等墙面上还有各种雕饰,既有美感也有生活气息。
东方晨光,专业四合院设计、施工公司,为你量身定制四合院,如有需求请拨打电话010-6548984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