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建筑立面有不少的雕刻构件,按材质分类,可以分为石雕、砖雕和木雕,石雕主要出现在大门附近,砖雕主要出现在墙面和屋脊附近,木雕主要出现在房屋的木结构上。今天,咱么先来说说四合院砖雕出现的具体位置。
1.大门门头
四合院大门砖雕主要出现在门头部位,有挂落版、冰盘檐、戗檐、栏版、望柱等,雕刻内容丰富,题材也较为广泛,大多是福禄寿喜、梅兰竹菊之类。
2.影壁
影壁立在大门附近,我们走进大门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影壁,因此影壁就成为了重点装饰的对象。影壁的雕刻主要在影壁的中心和四角,通常是将方砖镶嵌在影壁之上,也有在中心贴饰匾额的。影壁雕刻内容十分丰富,有花草鸟兽,福禄寿喜,岁寒三友等。山墙戗檐上的雕刻题材更为广泛,栩栩如生,如子孙万代、鹤鹿同春、麒麟卧松、博古花瓶、鸳鸯荷花等。
3.屋顶正脊两端
在四合院民居中,屋顶正脊的两端那个向斜上方高高扬起的饰物也是砖雕,我们俗称"蝎子尾"。在北京民间流传的:一曰“鸱尾”,即鸱鸟之尾,有扶正辟邪之意;二日“鱼尾”,谓之天上有鱼尾星,建在屋顶可以驱火防灾;三日“龙尾螭尾”,即螭龙之尾。为什么称之为“尾”呢?因为“鸱吻”、“龙吻”、“螭头”这些称谓只能作为帝王宫殿专用,黎民百姓不能用“吻”,只能用“尾”。“鸱尾”的样式很多,有呈龙状的,有近乎鱼形的,也有似鱼非鱼似鸟非鸟的。南北朝时期屋脊上用“鸱尾”;隋唐时期屋脊上用的鸱近兽形;宋、辽、金时期屋脊上的鸱尾象鱼形,至明清时鸱尾的尾部图形已向外卷曲。
“鸱尾”最初作为压胜驱邪之物而出现,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一传说已失去了它的原意,但“鸱尾”饰在屋脊上这一建筑手法,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延续,已成为四合院传统建筑的一个显著风格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