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四合院建筑都是以木质结构为框架建成的,但是因为木头害怕潮湿、易腐朽,所以必须做好通风换气的准备,这样才能保持木材干燥,建筑可以持久伫立不倒。然而,北方四合院的墙体是非常厚的,这样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通风的呢?这就需要透风来解决。
“透风”,实际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让木柱并非直接接触墙体,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5厘米左右的空隙,同时在柱底,对应的墙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15厘米宽,20厘米高。为美观起见,工匠们会采用各式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洞口,这种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
透风是依靠墙体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促使空气流动,从而使建筑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换的一种方式。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证建筑功能情况下,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
在古代,设置透风的墙体上,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空气从底部透风进入,沿着柱身往上流动,尔后从柱顶位置的透风排出,这样,柱子与墙体之间潮湿的空气就被排出去了,柱子也就能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透风的存在,不仅具有实用性,在不断发展之后,其艺术性也充分被开发了出来。古人会在透风上雕刻了各种图案,比如狮子等。这样,透风看起来就不仅仅是个洞口,而是个极为精美的艺术品了。